四川在线记者 陈碧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着力解决当前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动能放缓、贸易结构不优、支撑作用趋弱等问题,近日,四川省商务厅联合成都海关、省政府口岸物流办印发了《四川省综合保税区赋能提质行动方案(2023—2027年)》。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功能于一身。目前,四川共获批设立成都高新、成都高新西园、成都国际铁路港、绵阳、泸州、宜宾等6个综合保税区,数量排名中西部第2、全国第7位。
经过多年建设,全省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已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2022年实现进出口额6000.7亿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9.6%,发挥了外贸稳增长“压舱石”的作用。其中,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5年居全国第1位。
作为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综合保税区为四川货物进出口实现多年稳定增长、迈上万亿台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综合保税区加快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已迫在眉睫。
此次出台的方案,聚焦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的发展定位,坚持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总思路,提出了强化规划衔接引领、稳定加贸增长引擎、提升保税物流能级、扩大研发设计规模、推动维修检测提质扩容、加快平台融合发展、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加强市场主体引培、创新服务监管模式、促进绿色转型发展10项重点任务。
力争到2027年,全省综合保税区梯度发展更加均衡,产业耦合、功能综合、空间融合成效更加显著,新业态融合发展示范效应发挥更加明显,外贸结构更加优化,稳外贸“压舱石”作用有效提升,贸产融合发展成势见效。
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方案突出务实性、聚焦融合性、具有前瞻性:
围绕务实性,当前加工贸易仍然是四川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基石”,稳固加工贸易发展底座是稳住四川外贸基本盘的重要任务。方案指出,将稳头部园区、稳龙头企业和稳产能规模作为“抓当前”的重点工作,坚持与“顾长远”并举,引导综合保税区在建强加工制造中心的同时,加快建设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和销售服务中心,培育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协同优势,带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围绕融合性,方案指出,将引导综合保税区打破“孤岛”思维,从产业互动、业态互融、平台联动等方面着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区内外积聚成势,推动跨境电商、外综服、保税维修等业态融合发展,推进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发展,汇集整合各类要素资源,营造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围绕前瞻性,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综合保税区要积极适应贸易数字化、产品绿色化的转型发展趋势。方案对政府提升数字化服务监管水平、促进绿色项目招引、推进“数智综保区”和绿色园区建设,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工厂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此外,针对精简整合管理机构、探索企业化运作模式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关键词: